ASR(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翻译过来就是驱动防滑系统,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不管它是如何被翻译的,简单的来说ASR就是防止驱动加速打滑的控制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装置之一,其作用就是当汽车加速时将轮胎滑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因为滑动而损失动力或因为输出动力过大而造成的安全问题。它不仅可以提高牵引力而且还可以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如果没有ASR,那么当汽车行驶在易滑路面上时,驱动就会打滑,如果是后驱打滑就会出现车辆甩尾的现象,如果是前驱动打滑就容易出现方向失控的现象。有了ASR就不会出现或是减轻这些现象发生。
目录
ASR工作原理
ASR发展历史
ASR与ABS同与不同
ASR工作原理
因为ASR和ABS的工作中有一些信号输入和处理是相同的,因此经常将两大系统组合起来一起使用,这样就减少了电子器件的数量从而使机构更紧凑。这两大系统组合成立新的ABS/ASR系统,该系统由轮速传感器、ABS/ASR ECU(车载电脑)、ABS执行器、ASR执行器、副节气门控制步进电机和主、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共同组成,其中ASR的工作原理如下:
汽车在起步、加速以及运行过程中,ECU根据轮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来判断驱动的滑移率(车轮运动中活动成分所占比例)是否超过门限值,一旦超高了门限值就会进入防滑转过程:首先ECU通过副节气门步进电机使副节气门开度减小,以减少进气量,是发动机输出的转矩减小。当ECU判定需要对驱动轮进行制动介入时,会将信号传送到ASR执行器,独立的对驱动轮(这里一般是后轮)进行控制,以防止驱动轮滑转,并使驱动轮的滑移率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ASR发展历史
ASR是随着ABS的产品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实质上是ABS基本思想在驱动领域的发展和推广。1971年别克(Buick)公司研制了电子控制装置自动中断发动机点火以减少发动机输出转矩,防止驱动轮发生滑转的驱动防滑系统,这可以说是ASR的雏形。1985年由瑞典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电子驱动防滑装置成功面世。1986年12月博世(Bosch)公司第一次将ABS与ASR结合起来,率先推出了具有防抱死制动和驱动防滑转功能的防滑控制系统ABS/ASR 2U装置,同一时期奔驰(Benz)和威伯科(Wabco)公司也联合开发了应用在载货汽车上的ABS/ASR系统,此后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开始应用ABS/ASR系统,使其成为顶级豪华车的标准配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中、低档汽车上也安装了该系统。截止1990年世界上已经有23个品牌的50余种车型安装了驱动防滑装置,1993年Bosch公司开发出了第五代ASR,其结构更紧凑、成本更低,可靠性更强。
ASR与ABS同与不同
虽然ABS和ASR之工作原理和组成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如果细细比较的话会发现它们的大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1、ABS和ASR都是通过控制车轮相对地面的滑动,来保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的,不过ABS控制的是汽车制动时车轮的“托滑”,是用来提高制动效果和确保制动安全的,而ASR是控制车轮的“滑转”,是用于提高汽车起步、加速及在比较滑的路面时的牵引力以及确保行驶稳定性的。
2、ASR和ABS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通过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大小来抑制车轮与地面的滑动,但要注意的是ASR只对驱动车轮实施制动控制。
3、ASR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全都工作,但只在车轮出现滑转时才发挥作用,不过如果车速很高ASR一般就不起作用了。ABS则是在汽车制动时工作,车轮出现抱死的状况下发挥作用,但若汽车速度很低就不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