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设备和技术,所以第一批桑塔纳只能是CKD方式组装生产,因此当时生产的第一批桑塔纳和海外版本是没有区别的。
最早国产的三厢桑塔纳轿车长×宽×高(mm)分别为4546×1690×1427,轴距长2548mm,采用1.6L直列4缸8气门化油器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7马力(64千瓦)/5200转,最大扭矩为128牛米/3000转,变速器采用4挡手动变速器。此后,上海大众又推出了排量更大、动力更为强劲的1.8L车型(直列4缸8气门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5马力(70千瓦)。
在悬挂方面,桑塔纳一直采用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和后拖曳臂半独立悬挂。配置方面,早期桑塔纳轿车相对简单,没有真皮座椅、ABS、EBD、安全气囊、遥控钥匙等配置,但当时桑塔纳在国产轿车中难得一见的扎实底盘、优异做工和用料以及宽敞的空间赢得了当时消费者的青睐。
第一批桑塔纳被生产出来之后,当时面临的问题不是销量,因为在那个轿车紧缺的年代,年产仅万台的桑塔纳一直都不愁销路。当时最让国家着急的事就是国产化率,当初同意中外合资的目的就是要尽快从外国人手里学会造车的技术。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国产化成了当务之急。所以政府指定在7年之内,桑塔纳国产化率必须达到80%以上(89000台的组装指标),否则上海大众就得关门。而德国大众高层带着国内有关部门领导参观大众在巴西的工厂时说,建立一个有效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需要10年的时间,并认为在中国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1987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宣布汽车工业是上海第一支柱产业,于是成立了“支援上海大众建设小组”和“桑塔纳国产化办公室”,加快国产化进程。
其实桑塔纳的国产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由于中国资源匮乏,中外员工曾出现过各执己见的现象,在企业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论,其中有一个故事颇能说明这一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施和技术的偏差,有一批冲压零部件表面有缺陷,不符合质量标准,在场的德国专家二话不说,就把锃亮的零部件扔进了报废箱。此时,中方员工见后却认为弃之可惜,把废品悄悄拿回来,想打磨后重新利用。德方技术专家知道后,找回这些冲压件,拿起榔头奋力砸坏再次扔进废品箱。中方一些老职工当时心痛不已,双方为此僵持不下。
不过很快,上海大众的中方员工便完全接受了德方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再也没人为“节约”资源而本末倒置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制造环节的精益生产和尽量做到“零缺陷”。当时的上海大众人还清晰地记得朱镕基总理的一席话:桑塔纳的国产化,不能“瓜菜代”,国产化零部件必须坚持德国大众标准,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德国标准,桑塔纳在国产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质量没有丝毫下降,销量稳步上升。
从现在的结果上看,上海大众意料之内的完成了中央下达的国产化目标。到了1992年,1月28日,上海大众第10万辆桑塔纳轿车下线,同年4月,桑塔纳旅行车上市。桑塔纳旅行车的出现让国内人初次接触到了旅行车这一新名词。它将国外的“旅行车”概念带到国内,也让国人开始接触国外生活方式和价值。
当时这款桑塔纳旅行车追根溯源就是当时德国的PassatB2Variant,除了车尾与普通桑塔纳不同之外,其他与普通桑塔纳没什么两样,动力上同样搭载的是1.8L发动机和4速手动变速箱,桑塔纳旅行版一直生产到了2009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和2000年,上海大众还基于普通版桑塔纳推出了99新秀和世纪新秀两款车型,1999年推出的“99新秀”,安装了AFE电喷发动机、五速手动变速器、液压助力离合器、侧面转向灯、14英寸制动盘、助力转向、电动车窗、铝合金轮毂等。
而2000年推出的“世纪新秀”,这款车在“99新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ABS、高位刹车灯,改进了后座,内饰等。同时大众公司还推出了针对于出租车市场1.6升排量的“俊秀”,在国产10多年后,这些新桑塔纳车型的推出又赋予了普通桑塔纳新的生命。
如今,市场上销售的桑塔纳叫桑塔纳景畅型,目前在售的是2007款,它主要是在世纪新秀的基础上换装了齿轮齿条的转向系统、更宽的轮胎、点烟器、节能型空调等等一堆“豪华”配置,而如今这款车型只售7.98万元,相比于最初桑塔纳20万元左右的售价,这个价格已经相当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