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获悉,今年3月以来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呈显著上升趋势,6月已升至2.09,远超库存警戒线。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反映库存处在合理范围。调查结果显示,经营不同品牌的汽车经销商的库存压力有所不同。其中,进口车品牌库存系数差异较大,最高的超过6.0。此外,自主品牌的库存系数相比合资与进口明显偏高,部分品牌库存指数超过4.0,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库存高压导致市场更低迷
库存永远是厂家和经销商角力的关键。今年车市表现始终不及年初预期,而大部分厂家年初都制定了较高的产销目标,矛盾之下,经销商库存成为厂家最好的“避风港”。但是这个港的容量并不是无限的,经销商可以接受的库存是有限的,而且市场越低迷,接受度越低。
目前车市库存过高表明,今年上半年乘用车7.8%的增长速度中还有不少水分,市场低迷实际超出预期。但很多厂家并没有正视这个现实,还是一味追求较高的增长,在此情形下,如果下半年车市迟迟没有好转,不排除市场爆发更激烈价格战的可能性。
地位差异不除,库存之殇难解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推出,造成了今日厂家与经销商地位的巨大差异,这也造成了今日流通行业种种困境,经销商高库存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表现。
为了通过每年一度的厂家考核,不被扣除保证金,经销商对于厂家的要求只能是“有求必应”,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如有不从,轻则扣分扣款,重则资源分配不公,减少畅销车型的配额。所以,库存高,并不是某些品牌存在,也不是某些经销商存在,应该说是绝大多数每个经销商都会存在。即使某个经销商总量不高,滞销车多了,库存一样受不了。
即使经销商百分百服从厂家,也依然要承受高库存的风险。在行业景气的时候厂家拼命扩产,行业低迷的时候就要经销商分担。
所以,如果这种地位之间的差距不消除,经销商永远都是在厂家的“股掌”之间。